先不要管見樹見林的思考,我先來跟你講一個故事,及它帶給我的啟發吧。
兩個木桶的故事帶給我的啟發
有一位農夫全年無休日日都很辛勤地挑水到田裡灌溉,一條扁擔左右各掛了一個木桶,左邊的木桶有個裂縫,裂痕雖然不大,但每次農夫挑著水到田裡時,左邊木桶的水往往只剩下半桶,而右邊的木桶則保持滿水狀態,這個情況讓左邊的木桶感到十分沮喪。某一天,左邊木桶跟農夫說:「真對不起,因為我的裂縫,讓你每天都少了半桶的水,都是我不好,是我的錯。」農夫笑了笑說:「那是因為你只專注於你的『裂縫』,你的那個『不完美』,但你有注意到每天我們沿路經過的風景嗎?」
「我一直在看到底漏了多少水,怎麼會有那閒情逸致欣賞兩旁的風景!不就是都是農地嗎?」
農夫不疾不徐地跟左邊木桶說:「沒關係,明天我要你將注意力放在我們沿路兩旁的風景,我會問你左右兩旁的風景有何不同。」
「好的」
「左邊木桶,我問問你,你今天發現左右兩旁的風景有何不同嗎?」
「有的,我發現到左邊有小花、小樹,右邊則只有雜草。」
「很好,你注意到兩旁風景的差異了,那你知道為什麼嗎?」只見木桶搖了搖頭,表示不解。
農夫說:「過去你一直專注在自己的『裂縫』,你只看到你自己的那個『不完美』,但反而忽略了周遭環境的變化與美好事物!」「左邊之所以長了茂盛的花草樹木是因為你每天沿路都給他們水分,滋潤他們。」
別一直專注於那個「裂縫」,反而忽略了周遭環境的變化
你在生活或職場上的「裂縫」又是什麼呢?當你在面對一個決策問題的時候,你是一直專注在那個問題的「裂縫」上,而感到焦慮、不安、沮喪甚至憤怒呢?抑或是不單單只思考當下的問題點,運用水平思考與垂直思考的思考術,見樹又見林的分析呢?
故事說到這裡,我要跟各位說的是,當你面對一個決策問題時,試著將焦點拉遠,才不會忽略細節。
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兼哈佛甘迺迪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行為洞察力團體(Behavioral Insight Group)教授法蘭西絲卡‧吉諾(Francesca Gino)在《為什麼我們的決定常出錯:哈佛教授的9堂心理課》(Sidetracked: Why Our Decisions Get Derailed,
and How We Can Stick to the Plan)一書中提出,「當你『站得太接近』一個決策問題,沉浸在自己的資訊與思考限制裡,便可能忽視他人受到的影響。」
那麼接下來你可能會好奇問:面對這易犯的思考盲點,究竟該怎麼做才可避免自己落入見樹不見林的短視分析思考呢?在此先教各位簡單的一招,決策前記得先問問自己以下五個問題:
「為什麼我會選擇這個?」
「我有沒有遺漏了什麼資訊?」
「我的初始目標與目的是什麼?」
「我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該維持原本的計畫嗎?還是改變?」
試著將焦點拉遠、擴大,才不會忽略細節,見樹又見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