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與阿明約了討論企業內部的問題,他是二代接班人,非常努力證明自己,他回憶起剛從國外研究所畢業、踏入公司的那一年,他從基層做起,但內部員工始終看他就是二代、空降、國外研究所回來的高材生、理論派不懂實務等等的刻板印象,他非常沮喪,但他很清楚唯有自己在公司內做出一番成績,員工才會信服他。現在的他已晉升到管理職,領導一個部門。
為什麼我們需要鍛鍊專注力?
在約定的時間內我到了,我一眼就看到阿明,我揮手打了招呼,但非常專心的阿明似乎並沒有注意到我已經到了,一直到我坐下,他這才抬起頭發現。我笑著說:「你在看什麼?專心到你都沒有發現我已經到了」原來阿明正在玩著一種類似誰來找碴的遊戲,說是可以鍛鍊自己的專注力。
「你為什麼希望訓練自己的專注力呢?」我不禁好奇地問,阿明不假思索回答「專注力有助於專心工作,迅速集中精神,提升工作效率,同時我也在訓練我的Team Members專注力這件事情。」這下我更好奇了!
阿明繼續說:「前一陣子我交付一個任務給一位同仁,我認為這個任務3個小時可以搞定,但他居然花了4.5個小時才完成,而且類似這樣延遲的狀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我當下雖然動了怒,對他發了一頓脾氣,回到座位後我反省了一番,平時保持鍛鍊專注力習慣的我在狀況發生的當下,應該迅速集中在這個問題點上,並冷靜思考問題呀!」
1.5個小時的差距
「於是我經常走動在現場,從旁觀察他們的工作情況,幾日下來我發現到其中一點:智慧型行動裝置與社交平台。他們一邊工作,坦白說大部分的時間他們都非常認真,但偶而會打開智慧型手機、網頁看一下Facebook、LINE等社交平台的訊息並回應,雖然每次使用的時間都不算長,但問題在於每個人在關閉視窗後,能夠迅速回到前一秒所停留的工作所需時間不一。有些人可能0.1秒迅速接軌,專注於工作,有些人則可能有點忘了前一秒在做什麼,剛剛要檢查的檢查過了嗎?於是重複的步驟或事情又重新再做一次,而時間就是在這裡一點一滴遺失的,一整天下來可能就累積了那1.5個小時的差距。」
人類的專注力從2000年的12秒下降到2013年的8秒,比金魚的9秒還短
說到專注力這件事情,我想起去(2015)年微軟(Microsoft)曾發表一項研究指出,「人類的專注力從2000年的12秒下降到2013年的8秒,比金魚的9秒還短。」其中一個原因是來自於數位時代下智慧型行動裝置的盛行與俯拾即是甚至過多的資訊來源。1978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Herbert Simon提出「豐富的資訊造成注意力的匱乏(Hence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creates a
poverty of attention)」,不過話雖是如此,相對地它也代表著一心多用的能力提高了,我們可以同時處理多樣事情。
專注力與一心多用到底那個好,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有些人會以電腦大腦的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的單核心與多核心來形容專注力與一心多用,也曾有研究指出,愈常同時處理多樣事情的人所表現的效率不如預期(1.If You Multitask Often, You're Impulsive and Bad at Multitasking、2.Frequent Multitaskers Are Bad at It、3. Don’t Multitask: Your Brain Will Thank You)。以我自己來說,我習慣一次處理一件事情,效率較高、品質較好,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經驗與方式,每個人的習慣不同。這邊我們就暫且先不討論專注力與一心多用的議題,讓我們把焦點放在如何在資訊過載的工作與生活中兼顧專注與效率吧。
如何鍛鍊專注力,提升工作效率,冷靜思考面對的問題與決策
1.切割工作事項
當面對一個龐大的工作任務,你可能會不知從何開始而感到壓力,你可試著將它分解、切割成小、易於管理的工作包,如此一來可將以排程、在設定的時間點上監控自己的工作完成度,也有助於自己專注於眼前的工作項目上。
2.維持閱讀思考與寫作的習慣
維持閱讀的習慣,但閱讀不單單只是看過翻過,你必須試著思考,將這些碎片化的知識、資訊整合與內化,形成自己的觀點,並且把它寫下來,養成寫作的習慣,這在過程中你將會發現自己正專注其中。
3.在特定的一段時間專注地思考一件事情
試著鍛鍊自己的思考能力,不管你是晨型人或夜型人,試著每天在一特定時間專心思考一件事情,一次一件事,用紙筆記錄下你的思考脈絡。此外,練習用水平思考(Lateral Thinking)與垂直思考(Vertical Thinking)的思維與技術來思考同一件事情,好比鍛鍊肌肉般,愈練習愈純熟。
4.每天花10分鐘完全放空,單純感受當下
這點是最難的,至少以我個人來說,專注專家Andy Puddicombe在TED演講中提到放空的不可思議力量,每天花10分鐘清空腦袋,單純地感覺和感受當下,不陷入自己的想法、不被自己的情緒給淹沒,他稱為「冥想」。在放空的過程,不是叫你真的不思考,而是嘗試用旁觀者的角度,以一個比較輕鬆、專注、沒有任何成見的腦袋去思考。
從現在開始鍛鍊自己的專注力,提升工作效率,冷靜思考面對的問題與決策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